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监督动态 > 经验交流 经验交流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确保人民群众就医安全

发布时间:2014-02-19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我市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制定的《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方案》的要求,及时制订整治方案,在全市认真开展了专项行动,有力打击了非法行医行为,净化了医疗服务市场,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等根本利益。

一、       领导重视  责任落实  行动迅速

去年9月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联合召开的电视电话会精神,市卫生局立即召开了专题工作会,分析讨论了南充医疗市场现状,要求市卫生局食品安全和执法监督科、市卫生监督执法支队尽快制定方案,开展整治行动。为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决定建立了纪检监察督导制度和建立医保局、新农合参与的部门联系会议制度。按照专题会议要求,制定了《南充市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南卫发【2013290号)明确了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和任务,以及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综合执法组、督导组和纪检监察组的职责。同时制发了工作进度安排表,网上公布了举报电话和邮箱。国庆收假后,全市拉开了“打非”序幕,展开暗访,收集信息。1010日召开了市级7部门第一次联系会; 112日在北湖公园广场举行打非启动仪式;1111日,南充市在顺庆区启动了有卫生、公安、工商、药监、新闻等部门领导参加的以打击“黑诊所、游医”为主题的打非1号行动;1127日再次召开了全市卫生监督机构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工作促进会,将全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工作推向高潮。

二、加强宣传  强化培训  形成氛围

在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我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与平台,大力进行了打非工作的宣传和报道工作。不少县(市、区)还利用农村赶场日出动执法车、设立宣传站宣传;利用乡镇医疗机构的板报,向群众发放各种宣传单(册);在农村集市、乡镇医疗机构张贴宣传画报、挂横幅,广泛进行了宣传非法行医的危害性,教育广大群众识别非法行医的各种手段,树立自我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自觉抵制非法行医。全市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84912份(套),其中自制37647套,悬挂横幅821幅,新闻媒体进行了12次典型案例以及打击非法行医的各种专项行动的新闻报道,撰写各种信息、简报32份(期),在全市营造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的良好氛围。

在广泛宣传营造打非声势的同时,加强了执法人员、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全市进行了21批次培训, 1312人次参加。进一步强化了执法人员的卫生监督能力,为打非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部门联动  重点打击  注重实效

(一)暗访先行,明确目标。集中整治阶段,先后组织了两次全市性收集线索的暗访工作,及时汇总并向县市区通报各类线索情况,统一分析下达了各专项行动的目标任务。在部门联合行动前卫生监督人员采取了提前上班蹲点看守,锁定目标,确保行动不落空。同时市卫生局对六条重点线索实行了专函督办。

(二)开展联合行动,严厉打击重点对象。市卫生局和市监督执法支队除部署面上工作和开展了两次全市性专项打击外,还进行了重点案件的查处。一是联合公安、工商、药监、新闻等部门在三区进行了打击“黑诊所、游医”为主题的打非行动,本次行动共取缔黑诊所、游医10余起。南充电视台、南充日报、南充麻辣论坛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二是联合工商、文化部门和部队、顺庆区进行了两次医疗广告的集中整治,规范了两家部队医院、7家民营医疗机构的科室广告。三是联合公安、药监、计生、工商等部门对南部俪人医院非法行医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拟没收非法所得八千多元、罚款六万元、给予两名医师警告处分;四是联合公安、药监、消防和顺庆、高坪区集中整治了高坪国慈精神病医院的不规范医疗行为和同济医院涉嫌医托的不规范医疗营销行为;五是联合工商、公安、药监部门,开展了城市生活美容联合执法检查,共立案查处开展医疗美容活动6家生活美容场所。

(三)注重办案质量,提升打非效应。为确保打非案件质量和处罚的公平公正,市卫生局、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在集中整治阶段,专门开展了案件质量与程序专项稽查。

在集中整治阶段,全市共受理投诉举报37件,办结37件,取缔95户次,移送公安1件(西充县),责令改正169户次,没收违法收入1.38万元,罚款179户次,罚款 21.89万元。通过开展联合执法,强化了部门之间的协作,对非法行医形成了严打合力和高压态势,而且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有力的遏制了非法行医行为,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有效规范了我市的医疗秩序。

四、及时总结  正视问题

为及时了解掌握打非工作进度,集中整治阶段,全市召开了两次推进会,分析汇总了整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非法行医的隐蔽性强,流动性大,增加了执法难度,存在前打后开或转换地点另开张的死灰复燃的现象。个别民营医疗机构还存在超范围执业和聘用非卫技人员执业问题。

二是卫生监督执法力量薄弱,技术手段滞后,难以提高效率和形成长效机制。南充市目前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400多个,而全市共有卫生监督人员142名,从事医疗卫生执法工作的仅41名,人力难于胜任打非工作的压力。

三是法律、法规不健全。如:非医疗机构行医如何确认主体范畴问题,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如何确认的问题,老村医行医的合理与合法问题,农村变城市后的村医生如何行医的问题,罚没物品如何处理的问题,打击非法行医中如何正确适用取缔问题等等。在操作上,还有按照原有的执法程序,很难达到打击作用和由于未建立医疗卫生监督信息平台,在打非过程中,对违法分子在其他地方的违法查处情况不清,对于案件移送造成困难,执法人员将面临追责风险。   

 五、巩固打非成果  营造良好医疗环境

为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有效打击无证行医行为,促进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探索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是今后我市医疗监督的工作重点。

一是根据国家卫计委和省卫生厅关于打击非法行医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经验,分析梳理问题,进一步加强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加大执法力度,彻查重大案件,督促整改落实,确保专项行动取得更大实效。

二是坚持标本兼治,制定疏堵结合措施,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健全和完善投诉举报受理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及时处理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投诉举报线索,对群众反映的案件线索,坚决依法一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形成 “打非”的常态长管机制。

三是源头治理。卫生部门要形成合力,严把医疗卫生机构准入关,清理整顿不符合设置标准的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对医疗机构负责人的法律法规培训,增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意识;加大医疗机构医疗信息的公示力度,引导群众正确择医。

非法行医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后患无穷。作为卫生执法监督部门,我们将始终保持打击非法行医的高压态势,发现苗头就给以重拳打击,严格维护医疗市场秩序、规范医疗执业行为,为广大人民创造一个健康、安全、放心的就医环境。